12/28/2011

「百家照性別」之照‧身體‧百家性

    集結台灣百位跨世代的男、女藝術家們,以攝影媒材表現性別議題的當代藝術展覽,是女性藝術協會在2011年訴求的新突破。回顧過去幾年(20042009)女性藝術協會曾多次舉辦高質量的研討會、展覽及出版,此次採用特定媒材並企圖突破女性單一議題討論,看得出策展目的試圖重新定義藝術的媒材,也試圖從性別論述戰場拉到挑戰性別的區分與認同的層面。從此次展覽論述中強調「國際婦女節一百週年後,舉辦《百家照性別》特展,實可加深對主流價值與邊緣族裔的認知體會,協力建構性別平權普及化。」可以看出。而策展人萬一一對展覽的期許是:「含有性別差異特質的思辯策略,包括認同、身體、情慾、社群、種族等觀點的寫照。」

    儘管策展人將展出者分為五十男五十女,仍可看出兩邊使用的相同以及不同的觀念與手法;前者例如身體、象徵、超現實、情境劇場、暗房/數位後製、無器官的軀體等相同概念的表達。後者則如對日常生活的隱喻、食物、女性身體內部、及對時間和空間感的掌握不盡相同,這些是有趣的發現。但不論如何,絕大都數的展出作品以身體來作為主體的表徵,說明了「身體/臉孔」成為性別論述與少數族群的持守的戰場,誠如蘇珊宋塔論道:「把鏡頭對著其自身,不只尋找照相機程式所收納的潛能,更狩獵自我的內在世界,甚至是底層潛意識的內在的真實」(論攝影)

 「我的身體就是知覺的主體,我的身體是我理解世界的工具」( Merleau-Ponty)作品中隱喻、花草、房間的物品、身體的局部,召喚著一種敏感的知覺,女性在意的是繁殖與愛,甚至是透視身體的X光;男性在意的是父權的象徵、世界的起源、媚美但處以廢墟或死亡的權力。在敢曝感性(Camp sensibility)的面具(或折子)的背後,扮裝的忽男忽女展現不定的自我,照盡了攝影家以劇場式與遊戲式解構了既有的性/別範疇。部分作品對語言的思考及戲謔,運用現成物的作品形成一種特別的指涉關係都屬一種新意。超現實的空間的「詭態」來自佛洛伊德字彙中一種對遭到壓抑的回歸,主體的焦慮。照片中的影像變形、真實與數位世界下的身體,已互補而成為一個完整的自我主體。少數幾件紀實性作品讓我們從他者關照到自身。

    展出的主軸是檢視「自我」與「他者」,各種認同相互依存的內在矛盾關係與交錯形塑的問題,但對於「某種程度的自覺意識」賦予它某種生存美學仍保有著東方思維,對於攻擊主流價值的真理與真實,雖不如外國藝術家常顯現出對自我身體的驚悚演出,但仍給觀眾另一種觀看的解讀。儘管德希達(Derrida)早在八○年代即呼籲將「女性研究」提昇為一個組織,並認為女性研究如果不從主體、自我、意識、靈魂和身體等觀念開始解構哲學的框架,是無法達成長遠成就的。但是看完展覽我們仍要給予大力掌聲且不禁思索,由女性藝術協會所主導的建構性別平權化的策略與理想,下一步要如何超越兩性各自的侷限與困境。

                                               文/王雅倫 (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The ImagesBodiesMulti-gender of “100 Gender Photographs”

By Ya-Lun Wang, Associate Professor
Institute of Art, National Chen Kung University
Photos by Wei-How Lin

A breakthrough in Taiwan Women’s Art Association’s(WAA) appeal last year is to gather one hundred cross generation male and female artists and hold a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 about gender issue, which is presented with photographic medium. In retrospect the last few years (2004, 2009 e.g.) WAA have hosted many quality conferences, art shows, and publications. This time WAA use specific medium in attempt to breakthrough female single agenda, redefine art medium, and uplift the gender statement battleground to the level of challenging gender differenti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he 100 Gender Photographs special exhibition highlights “100 Anniversary of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and indeed reinforce the re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mainstream values and marginalized ethnic people, also work in concert to construct gender equality and dissemination. The curator Yiyi Wan has her expectations, “To portrait arguments, strategies and concepts about gender differences, including identification, body, lust, social group, and race.

Notwithstanding that the curator separated exhibitors into 50 male and 50 female artists, similar and different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are presented; for example, they share idea expression about body, symbols, surrealism, situational theater, dark room/digital photo retouching, and body without organs. Interestingly, they also show disparity of everyday life metaphor, food, inside female body, and the control over the sense of time and space. However, most artworks symbolize the theme of body, which illustrates one thing: body and face has become the staunch battlefield about gender statement and ethnic group. Susan Sontag also said, “Aiming your lens to yourself, you look not only for potential of camera formula contain, but also hunting inner world of yourself, or even interior reality from the bottom layer of sub-consciousness.” (“On Photography”).

“My body is the subject of perception(consciousness), my body is the tool of understanding(knowing) the world.”—Maurice Merleau-Ponty

The metaphor in the artwork, plants, objects in the room, part of the body are calling a sensitive consciousness. What women care about are reproduction and love, or even the X-ray that sees through the body; what men care about are the paternal symbol, the origin of the world, the power to rival but rendered to obsolete or death. Behind the mask or the booklet of “Camp Sensibility,” continuous transvesting reveals uncertain self, photographers go to every length to deconstruct the existent field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means of theater and play. Some of the artworks are creative to apply finished goods and form a special reference relationship towards the reflection and banter of the language.  The surrealistic grotesque comes from Sigmund Freud, an oppressed regression of surreal space and subject anxiety. The image in the photo transforms with the body in reality and digital world, which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become an integral self entity.  A few documentary artworks help us see ourselves from others.

The main scheme of the exhibition is to examine self and others, the interdependent contradictory relationship and cross shaping problems among all kinds of identity, nevertheless, self-consciousness to some extend gives it a sort of still-hold oriental thinking of survival aesthetics. When it comes to the attack on truth and reality of mainstream values, (though unlike foreign artists’ constant thrilling performances) they still leave an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 to the viewers. Early in 1980s, given Jacques Derrida urged to promote “feminine study” to an organization and believed that it would not be sustainable if feminine study did not deconstruct from the philosophical frame of concepts such as subject, self, consciousness, soul and body. However, after the show, we still can give them a big round applause but cannot help thinking about the strategies and ideals to construct gender and rights equality conducted by WAA. What comes next is how to transcend the individual dilemma and limitations of both sexes.


Translated by Sylvia Chang   

 

12/10/2011

《花魅》 羅惠瑜個展

Flower Phantom— Solo Exhibition by Hui Yu Lo

展期/Date2011/12/17~2012/1/7
開幕茶會/Opening2011/12/17(六)3:00 PM
開放時間/Gallery hours:週三-週六/Wed-Sat, 13:00~19:00 
地點/Venue:女藝會藝響空間 WAAhouse(台北市北投區自強街616號)
交通指南:捷運淡水線石牌站2號出口,步行約8分鐘
電話:02-28218827        

座談會/Artist Talk2011/12/17(六)4:00 PM
與談人:
田名璋 (東學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助理教授)
汪曉青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藝所、國立東華大學藝設系兼任助理教授)

定居在花蓮的羅惠瑜即將於女藝會異響空間發表最新系列夜間影像作品
<
花魅>。羅惠瑜連續好幾年年在夜間進行拍攝,她發現許多蒼白而刺眼的環境,到了夜間,像是仙女的魔法棒一揮,濃綢的色彩與奇幻的光影似乎召喚了物件的靈魂。拍攝對象從有四十年歷史的老舊社區(司法新村之夜),到住家附近公園的水泥動物(美崙山動物們),進而轉到視覺藝術中歷史悠久的主題-花朵。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場景,空氣中的溼氣帶著異常的濃稠的花香。羅惠瑜說:我左手拿著手電筒,右手拿著小型相機,以晃動的人造光束為這舞台打光。拍攝過程中因為幾近全黑,不太能精準掌握物件的形體,也不能算準曝光時間,更不確定影像生成的結果。
肆無忌憚盛開的花朵,象徵生命的綻放,同時也暗示了短暫的華麗後隨之而來的凋零與死亡。在黑夜裡,光似乎誘發了花朵的秘密。藝術家看到了,蠢動的慾望;也看到了,華麗中的腐敗。

12/02/2011

百家照性別-攝影藝術與性別文化研討會




攝影藝術與性別文化研討會
議程表
時間2011/12/3()
地點真理大學財經學院310教室

13:30-14:00報到
14:00-14:40第一場  性別與空間之影像解讀
主持人:殷寶寧 (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專任副教授)
與談人:君琦 (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藝術家)

14:40-15:20第二場  身體/慾望/象徵
主持人:劉亞蘭 (真理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與談人:陳建北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所助理教授)
陳克華 (詩人藝術家)

15:20-15:40茶敘

15:40-16:20第三場  攝影史到角色扮演
主持人:萬一一 (策展人藝術家)
與談人:高志尊 (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教授、系主任)
王雅倫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兼教授)

16:20-17:10綜合座談  影像再現與性別差異的對話
主持人:劉亞蘭 (真理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與談人:殷寶寧君琦  陳建北陳克華萬一一高志尊王雅倫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灣女性藝術協會
協辦單位:淡水古蹟博物館、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 通識教育中心
                                       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淡水社區大學
贊助單位:惠元藥局、新北市淡水區滬尾文史協會
輸出贊助:EPSON    媒體合作:典藏今藝術
錄影合作:黃偉斌    演出合作:DADADAiii  
特別感謝:杜秀元、黃宗偉、黃藝瑩、殷寶寧、何佳真、
                   郭文景、邱懷一、葉文禮、陳威廷張文昌
專案助理:王汎文 
總策劃:萬一一 YiYi Wan

11/22/2011

陳香君《跨「國」移動:當代藝術的想像、行動與連結》新書發表紀念會


敬愛的朋友們,

2011年11月26日(星期六)下午,典藏藝術家庭 暨 台灣女性藝術協會 將在台灣女性藝術協會舉行一場「陳香君新書發表紀念會」,誠摯邀請您參加。

今年9月病逝的藝術研究評論學者及策展人陳香君女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台灣與亞洲當代藝術史,視覺文化中的創傷、歷史、文化記憶、跨域遷移與性別差異。在關注社會意識、文化思辨的議題上,她擅長以綿密的微觀,探析觀念轉折以及權力關係的轉移,進而帶出宏觀的理論視野。

由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的論文集《跨「國」移動:當代藝術的想像、行動與連結》,為她生前所規劃的出版計畫,收錄她於2002至2010年間寫作的文章,內容包含藝術家創作評論文章、策展論述與面對各式全球跨文化與國界的展覽所作的批判反思之文,這也是她近幾年所側重的研究議題。此出版計畫亦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補助。
於此專書出版之際,典藏藝術家庭與台灣女性藝術協會希冀藉舉辦這場新書發表紀念會,敬邀大家來為這位英年早逝的學者表示敬意與追思。

謹訂於   2011年11月26日星期六下午14:30-16:30
                               敬邀您  蒞臨                              
                               女藝會WAA

                   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自强街61巷6號

          典藏藝術家庭 暨 台灣女性藝術協會 敬邀


活動流程
14:00~ 進場報到

貴賓致詞
14:30~14:35 典藏藝術家庭出版事業部經理 陳柏谷先生
14:35~14:40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組總監 洪意如女士

編輯報告
14:40~14:50 執行編輯 陳盈瑛

導讀
14:50~15:10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比較文學系教授 史書美教授
15:10~15:30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謝鸿均教授

回應分享
15:30~16:30 吳瑪悧教授、張蕙蘭教授、所有與會者

11/16/2011

「百家照性別」觀後感/文 林慧如

早先攝影是光學和化學的技術成果 註1,和時間正相關,現在的攝影從按快門開始到點滑鼠,牽涉到食指的勞動量,和 photoshop的版本問題。手機內建的攝影功能,為新手謀福利、為老手創造便利性,被廣大視覺族所愛戴,在人人都愛拍照、都能拍的全民寫真運動下,攝影在性別差異的迷亂世代,有了更豐富的索引,一張照片發明了一種觀看的方式,一百張照片則將時間與空間濃縮成為歷史的參照,歡迎參觀由萬一一 註2所策展的百家照性別,以攝影為媒材表現性別議題的當代藝術展覽。

攝影是真實的記錄。攝影做為記錄歷史之處,補足了文字功能上的不完備,在臺灣女子學校中老阿嬤們是資深女秀才,兩位大肚孕婦,母親手抱的新生兒,分別標示女性生命中的重要時刻,影像把真實情景轉化成為情感的流動,因此寫實一直都是攝影的重要特質與資產,在側坐的少女人像中所流露的優雅、女尼超級大頭照中的圓滿喜悅、身著泳裝的女子群像似召喚一種男性烏托邦的美夢,寫實的風格在決定性的瞬間將日常生活定格為一張好照片,保留生命中的重要標示,所以當攝影在為記錄服務時,在在都提醒我們自然的誠實可貴。

看似寫實的影像,有時候也賦予特別的意義,兩個枕頭、燒餅油條、兩顆蛋黃、姆指與蜜桃都在指涉了人際關係的某種狀態,四條魚建構影像的時間排序,反思生命的存在。小的玩具特寫帶著返回童年的願望,紅色通道連結了佛洛伊德夢般的性暗示,象徵性的隱喻讓制約的物品,有了新的表演內涵。

攝影的揭露意涵。我們從觀看照片中,獲得影像上的訊息(想想狗仔文化,便容易理解),當這種面向碰上舊式的性別二分法(男/女)與異性戀的桎梏時,透過影像沉默的力量,適度解除人心防衛的機制,讓影像去詮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必需的,我們看到型男身著女裝的展示著生命的獨特性,女女吻中宣告性傾向的複式選題,女性的胸腰臀腿部自動的依好感度的等級,產生展出數量,有些是為了審美,有些則是純功能取向的,影像中的身體或是表演,或是低調的滿足了觀者窺探的欲望,挑弄著舊觀念的尺度。

攝影的戲劇性。當Cindy Sharman被認為是美國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的同時,角色伴扮演的戲碼也一再被提起和複製,日本藝術家最常男扮女和扮死屍,女扮男墨西哥畫家佛瑞達卡蘿早就玩過了,其實若把戲劇照算在內,還記得代父從軍的花木蘭吧(木蘭無長兄/長胸的笑話),才是師祖! 這讓法國藝術家大聲疾呼 :現代攝影,他們計劃、他們排演,他們是戲劇不是攝影。這還不答緊,英國導演彼得格林那威更酷、更直接就把電影改造成為繪畫 註3,看樣子攝影、電影、繪畫三位一體的混搭形式正在隱隱的成形,在展場中騷莎就是醬的三連拍、飲食男女的對照、客廳與家人的記錄、宅女的居家照.......都帶點這樣的DNA。

攝影當作介面。而當攝影不再只是攝影,是創作表現的一種介面時,在脊椎骨上的釘束針讓傷害與補強的意涵加倍,而照片複合形式的潛力更是無限,照片與文字,加乘乳癌治療的傷痛等級、性別志向/傾向迷惑的不安,它為性器官發表聲明,為檳榔西施做註解。要談現在的攝影,數位技術更是功不可沒,photoshop 涉入的程度有深有淺,透過電腦加工為裸背打上馬賽克,為古德曼小姐畫封面,或是直接混淆性別拼貼照片、切割、染色、重疊圖層的照片都有精采的演出。

也許是基於一種視覺性的傾向使然,男性通常對女性有較多的觀察、窺探的慾望----這個部份又要把約翰博格請出來撐一下場面,在看的方法書中他說 :男人行動,女人表現。男人注視女人。女人看自己被男人注視。她把自己變成一種對象,一種景觀。男性藝術家以女性身體做為主題的數量,遠遠超過對自身性別的討論,這會不會和相機做為一種影像略奪的武器有關(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會把武器對著他人),和強者的意志主導文本(身體涵意與性象徵)有關,我並不肯定.......相對於女性絕的大部份是自覺的、內省的與揭露的心理素質,讓展場中較多的女性影像,提供我們認識女性多些。當行為藝術家葉子啟勇氣的在眾人面前一件又一件的穿上象徵傳統束縛的胸罩時,相對於男性角色(領帶)在影像上的疏離,正等待更進一步、新的註解。

民國100年11月 12日下午 3點的檢視
走進展場,Delphine Mae 的表演和賀毅明的大鼓聲,就像陽光迅速消除連續陰雨的晦暗,擊醒了民國百年的時光,表演與影像共同連繫起這塊土地上的生活片斷,那些各式各樣的生活元素,分別象徵著某一種意義以及某一段特別的時間,它們以逆時針的走向,帶引觀者展開影像之旅........

註1  達蓋爾在西元1839年發明銀版攝影
註2  策展人萬一一 是台灣女性藝術協會理事長,同時也以攝影、觀念做為創作的表現形式
註3  請參考彼得格林那威導演的電影夜巡林布蘭特

百家照性別
展出時間 : 2011/11/12~12/4 每日pm13:00~21:00
展出地點 : 淡水漁人碼頭藝文空間(滬水一方//新北市淡水區觀海路91號3樓)//電話 :  02-2805 0308
交通方式 : 搭乘捷運至淡水站後,轉乘公車紅26,至終點站:漁人碼頭,在站牌右前方,有尖塔時鐘的建築物3F,就是展覽會場

11/02/2011

百家照性別100 Gender Photographs

展出時間2011/11/12~12/4, 13:00-21:00
展出地點淡水漁人碼頭藝文空間 滬水一方3
開幕式2011/11/12()
15:00-15:15 性別跨界表演:Delphine Mae賀毅明
15:15-15:30 行為藝術演出:葉子啟
15:30-15:50 貴賓致詞
15:50-16:10 認識藝術家

攝影藝術與性別文化研討會 2011/12/3() 真理大學310教室
13:30-14:00報到
14:00-14:40第一場  性別與空間之影像解讀
主持人:殷寶寧 (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專任副教授)
與談人:君琦 (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藝術家)

14:40-15:20第二場  身體/慾望/象徵
主持人:劉亞蘭 (真理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與談人:顧世勇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所專教授)
                陳克華 (詩人藝術家)

15:20-15:40茶敘

15:40-16:20第三場  攝影史到角色扮演
主持人:萬一一 (策展人藝術家)
與談人:王雅倫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高志尊 (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教授、系主任)

16:20-17:10綜合座談  影像再現與性別差異的對話
主持人:劉亞蘭 (真理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與談人:殷寶寧君琦  顧世勇 陳克華萬一一王雅倫高志尊

主辦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灣女性藝術協會
協辦單位:淡水古蹟博物館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 通識教育中心、
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淡水社區大學
贊助單位:惠元藥局新北市淡水區滬尾文史協會
輸出贊助:EPSON   媒體合作:典藏今藝術
錄影合作:偉斌   演出合作:DADADAiii  
特別感謝:何佳真、郭文景、邱懷一、葉文禮
專案助理:王汎文
總策劃:萬一一 YiYi Wan

展場_滬水一方 http://www.tshs.tpc.gov.tw/content/travel/hotport_main.aspx?sn=63
(新北市淡水區觀海路913) 02-2805-0308

研討會_真理大學 http://www.au.edu.tw/intro1/super_pages.php?ID=intro13
(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