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2011

許一個多樣性的未來-從曾琬婷的 瓶裝風景 談起

        十九世紀中葉英國人在淡水發現野百合吹奏起台灣植物誌的序曲。二零一一年五月中旬,曾琬婷第一次從屏東開車到台北,在女藝會空間呈現從東台灣蒐集來的原生物種,三十六缸植物標本 瓶裝風景 於焉展開。(圖一)

        長途跋涉-從花蓮取樣/回屏東液體化處理保存/再運來台北的珍貴植物有:雙面刺、烏柑仔、油杉、魯花樹、落羽松、紅檜(圖二)---值得一提的是海金沙(圖三/右)-認為是女性的植物,因為她的葉片纖細優美兼有強靭的特色阿美族人愛用海金沙的母語來替女孩子命名。另外她也常用來綑綁蔬菜或製作籐編器物

        除了詩化的瓶裝風景,觀眾很難加以忽略的是曾琬婷的剪影自拍照(圖四),隱然呈現在視平線或水平面中,她與玻璃缸中的植物一起呼吸!似乎影射著關照自我覺悟與生命平等融為一體,也揭露出自我與客體、情感與自然的息息相關。

        誠如有些泛黃的標本幽幽地訴說著靜默植物群的處境:被大量搾取為藥品,甚至於被開發、濫墾、滅絕!藝術家透過瓶裝風景作品,企圖肩負起保育原生稀有植物的使命,積極地反映延續地球上豐富植物多樣性的迫切需求。

        琬婷過去創作時常繾綣在拈花惹草的行徑中,擷取花瓣葉片塑造出具有美感的畫面,在押花藝術世界中自成一片天。今後不知她將會如何編寫植物序號,可以預見的是藝術家以想像力結合行動力,關注自然界多樣性的永續發展,正是當今生態藝術的另類深層呼喚。

文:萬一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